浅评十九世纪清朝的四位汉臣 - 中华文化工作室
   中华文化工作室华夏民族魂宋元明清浅评十九世纪清朝的四位汉臣

有本启奏 回复奏折 大人是此奏本第 120 个阅读者 
 主题:浅评十九世纪清朝的四位汉臣 [转贴]
龙渊
 



府内官位:农民
府内马屋:我要买
大人宠物:
为官经验:168
人物魅力:18
大人体力:0
身上钱袋:168
奏本总数:89
进府时间:2006/5/23
官家签到:2006/8/5
进城:231个月
上朝情况:退朝

鲜花 鸡蛋


信息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启奏官员

浅评十九世纪清朝的四位汉臣

浅评十九世纪清朝的四位汉臣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这里说的四位汉臣是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至于袁世凯,因为他的主要事情在二十世纪,虽然在十九世纪有小站练兵、因告密而挫败戊戍变法等事,但与本文无关,因此略去不题。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此四人可说是十九世纪的大清王朝的脊梁和功臣,没有他们,大清朝不是灭于太平天国就是被多国联军分解,至少不会苟延残喘到二十世纪。但是从中华民族的兴衰传承的角度、从今天的时空来看,谁功谁过呢?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林则徐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任湖广总督时提出六条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后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于虎门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林则徐还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仿制。他坚信民心可用,组织地方团练,在沿海招募水勇,操练教习,以防外敌。鸦片战争中曾督师数败英军。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因鸦片战争除职(当了替死鬼),在伊犁屯边和任署理陕甘总督期间,林则徐意识到沙皇俄国对中国西部边境的侵略企图。刚到伊犁,道光皇帝正准备撤掉伊犁镇总兵一职,这无疑是削去了一个边防重镇。伊犁将军布彦泰接到谕旨后,会晤林则徐并请他代拟奏折,向道光皇帝陈诉保留伊犁总兵的重要性,这才保住了这个边塞重镇的防务。他认为沙皇俄国是威胁我国边境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加强国防就是要开荒拓边,增加地区收入,促进民族间的团结,安定社会,才能更好的防卫沙皇俄国的进犯。 在伊犁,林则徐开荒,修水利,回拨田地给回民,这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民族团结上的意义怎么评价都不过分;这也是后来左宗棠的保卫新疆的物质和人文基础。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四洲志》是林则徐组织人翻译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而成。书中详细介绍了西方各国的政治与经济制度。在清朝实行闭关锁国近百年后,这本书为中国人打开了看世界的眼界。更为可贵的是,林则徐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学以致用,"师敌长技以制敌"。林则徐还组织翻译了《各国律例》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国际法》,他目的是要了解,怎样禁烟,禁烟到底有没有根据。受林则徐的委托,魏源后来在《四洲志》的基础上又编成了《海国图志》,书中将林则徐的思想总结为"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与"制夷"的思想基调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后来的历史。20年后,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倡导洋务运动,30年后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维新,无不受到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影响。林则徐打破了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卸任返乡途中,林则徐和左宗棠见面,认定将来“西定新疆,舍君莫属”,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全部交给左宗棠,并说:“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早早认识左宗棠之才,早早预见左宗棠之御俄,在临逝前还极力向朝廷推荐左宗棠,可以说林则徐为后来的新疆保卫战立下了首功。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曾国藩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异数。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以并不超绝的资质,竟能办成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平定大乱,再造“中兴”的不世伟业,这是很多人对曾国藩的评价。但是清朝“中兴”了吗?再说洪秀全定都南京后,是否真的还有推翻大清之志?这还有待学者的考证。就算不提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的所有外敌侵略战争,腐朽的大清朝也难以中兴吧!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曾国藩兴办团练,以湖南一省之财力人力剿灭了太平天国,这是当时其他人集全国之人、财也办不到的。对清朝的功绩,四人中,以他为首。功成名就之后,拒绝了他人提出的劝其自立为帝的建议;主动裁减湘军,以免尾大不掉;力荐李鸿章,并支助李办淮军,曾国藩做了只有圣人才会做的事。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自古文人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人生成功的标志,从这一点来说,曾国藩是成功的,以至成为后人之师。梁启超对曾氏倾心推崇,称“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国藩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即使是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而蒋介石,对曾国藩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做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曾国藩,奉忠孝礼义廉耻的儒家精神,立志做中兴之臣至少出发点是好的,不是自私的。这里有他的历史局限性,我们不能强求古人。我觉得国藩在那个历史条件下,在那个立场上,他做得无可厚非,而且是那个时代最接近成功的。曾国藩不惜留下曾剃头的骂名,重典以治乱世。所杀之人并非私怨。在天津教案中,国藩不忍杀天津官员与百姓,虽内外交困,而尽力保全。曾国藩力办洋务,兴国兴清,在他心目中,国即大清,大清即国。作为一个人,他毕生有这么一个目标,忠于清朝、忠于国家,这是没有错的。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左宗棠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左宗棠的前半生是不顺的,在我所评的这四人中,他的功名最差,举人罢了;前半生职务最低,只是一度做过四品幕僚(师爷而已)。但是他后半生的辉煌是他人难敌的:先是历任骆秉章的几任湖南巡抚的幕僚(掌握了湖南实际上的经营之权,后来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为曾国藩的军事行动源源不断地提供了人力财力保障,可以说没有左的大力襄助,曾也无法成功。此时,左宗棠还只是无名英雄。他人生最大的辉煌乃至彪炳千秋的事业还是作为钦差大臣率领六万湖湘子弟收复新疆(和其后的经营新疆),使之不至于为俄罗斯攫走。要知道当时他收复新疆的观点是受到李鸿章的极力反对的,清庭也是首尾两端,犹豫不决。可以说,假如没有左宗棠的极力举张和后来的丰功伟业,新疆已一去不复返也!今天我们再回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对峙时,如果没有新疆作为战略缓冲地带,结果该是怎么样?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李鸿章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李鸿章得曾国藩之助办起淮军,并参与剿灭太平天国,主灭捻军,其部下刘铭权在台湾和法国人作战,确保台湾不被法国掠夺;兴办洋务,李鸿章是主要操作者。甲午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也宣示了淮军的彻底没落!李还是近代中国很多卖国条约的签订者,如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就出自李氏手笔。对大清,李鸿章是功是过,后人难以评断;对中华民族,是功是过,还用怀疑吗?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我要评价的这四人,可以说刚好是两对师徒:林可谓左之师,为人很类似,性格刚烈,不畏洋人,在对洋人的战斗中敢于作战,反而不败;林则徐于人海中找到左宗棠,视作日后一定新疆的唯一人选,左也不负重托。曾国藩的性格本也刚烈(不然也不会兴办团练,击败太平天国了),但久历官场,学会了“制怒”,屡经“红毛”(太平天国军)的打击,再也刚烈不起来了,李鸿章本就是阴柔之辈,所以都畏惧洋人,和洋人打交道,怎么也雄起不了,其中以李氏为甚。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再回到主题,此四人,对于中华民族,功过如何评定?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左宗棠因新疆保卫战当列第一,其对后世之功无论如何评价都不为过!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林则徐因虎门硝烟、抗击英军、治理新疆当列第二,"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也算一功吧。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曾国藩对大清之功无人能比,对于后世来说,镇压太平天国实难说为过,太平天国也没有代表着什么先进的思想;再说成王败寇嘛;其三,没有内乱的国家才能更好地抵御外敌,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因此,曾氏之功还是有的,但只能排在第三。当然他的“立德、立言”是他人难以望其项背的。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对于中华民族,李鸿章只能算是罪人。丧权辱国,虽不一定为其本意,但毕竟是主持者嘛;作为北洋水师的实际创立者和领导者,应该为战败负责(不要以为李挪用海军资金修圆明园给慈禧太后祝寿是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东京遇刺,本可借题发挥,不订马关条约,为何要“义无反顾”?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个人观点,有待方家斧正。 转自81.china.com

   龙渊 大人说道.

奏主热折 ·三国人物论[转贴]
更多...


编辑 删除 评分 奖励 惩罚
发表时间:2006/7/11 8:15:23 
IP: 已记录
收藏奏折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中华文化工作室 - 中华文化工作室



京ICP备120439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