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义和团是中国永远的耻辱。主要原因有2个,一个因为它笼统的排外。他们简单地把“洋”和中国绝对的对立起来,把一切洋人、洋货和外来科学技术都列入反对之列;把一切和洋人、洋货、洋技术有关的中国人(包括为数不少的教徒)都列入反对之列;把社会上一切黑暗和坏事,全归诸洋人,甚至说出“天不雨,地发干,全是教堂止住了天”的荒唐话。二是因为他的宗教迷信。例如作战迷信刀枪不入。这样,不可能长期地支持起义者的斗志和团结,也不能解决内部和外部的重大问题,相反地却使人们陷入迷失方向的神秘主义、不可知论的可悲境地之中。 但是在近代中国发生的许许多多的事中,哪一个对西方人的影响最大?恐怕只有义和团了。我并不认为义和团是某个教授所云的“拳匪祸乱”,相反地我认为义和团虽然有过,但毕竟功大于过。 ·义和团的兴衰 要评论义和团之前,首先要了解义和团。 义和团(又名义和拳)最初是大刀会,其本质与中国流行民间各种会匪并无区别。义和团运动于90年代后半期起源于山东和直隶,以“练拳”为名组织起来,攻打教堂,反洋教。1898年10月下旬,山东冠县梨园屯拳民起义,使义和团运动迅速兴起,从山东发展到直隶,并于1900年夏进入北京天津。 由于义和团是“奉旨造反”,其威势无人能匹,他们甚至胆大到冲进紫禁城去捉拿光绪这个“头号卖国贼”,结果被慈禧骂了出去。其他大小官员,外国使节,更是不放在他们眼中。这时的大刀会专以洋人,尤其是传教士为对象,民众对洋人也有多年的积愤。外国传教士免不了偏袒教徒,而教徒有的时候免不了仗洋人的势力欺侮平民。民间许多宗教性质的庙会敬神,信基督教的人不愿意合作。这也引起教徒与非教徒的冲突。民间尚有种种谣言,说教士来中国的目的,不外挖取中国人的心眼以炼丹药;又一说教士窃取婴孩脑髓,室女红丸。民间生活是很痛苦的,于是把一切罪恶都归到洋人身上。洋人,附洋人的中国人,以及与洋人有关的事业如教堂、铁路、电线等,皆在被打倒之列。义和团的人自信有鬼神保佑,洋人的枪炮打不死他们。山东巡抚李秉衡及毓贤前后鼓励他们,因此他们就以扶清灭洋的口号在山东扰乱起来。总结性地说,社会的动荡、利益的冲突、文化的碰撞、天灾不断和民间宗教、文化间的互相作用,使义和团在华北地区迅速发展。而这场运动最终以签订辛丑条约告终,四亿五千万中国人每人为义和团赔一两银子,同时俄国还趁机占领了东北。 ·义和团出现的背景 据不完全统计,光在义和团兴起之前,腐败的满清政府与外国所签署并影响后世深远的条约就达35条,有记录的赔款达27350万两,更别说加上那零零碎碎的条约了。所以说,义和团的出现正好顺应了当时的民心,让在帝国主义的欺凌中屈辱求全的人们看到了一丝的希望。 很多人说,因为义和团的出现,让中国平白无故又多赔了十亿二千二百七十万两。但是一个外国的军事家说过,战争是从遭遇到抵抗开始的。也许没有他们的抵抗,中国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沦为了殖民地了吧。在近代中国,任何一次中外冲突都会导致新的不平等条约,当然义和团运动亦不例外。它的失败,对现存的不平等条约体系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就因为义和团衰亡之后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署了《辛丑条约》就把所有罪过推到义和团身上吗?只因为他们不是清朝的正规军吗?别忘记,当时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党也并非什么“正规军”,也被称之为“匪”;当年共产党也不属于什么国民军、政府军,也只被称为了“匪”。不是只有政府军队才可以赢得美名的。甚至有些人宣称,八国联军侵华的理由很充分,是我们违反了所谓的国际法。国际法是什么呢?不可以抵抗吗?弱国无外交吗? 同时义和团受到批判是因为它对一切外国现代器物的拒绝。首先要重复一点,义和团是“奉旨造反”的,自然也受到了清廷的影响——怎敢说与那个把火车扔进渤海、铁路拔起、军费当作寿宴开支的西太后没有任何牵连呢?在对待西方文化的方面,人们甚至将它与李鸿章相提并论。问曰,李鸿章与义和团,谁更爱国?从对待西方先进文化方面,显然李鸿章要比义和团来得积极。李鸿章所领导的洋务运动与义和团在山东的烧教堂、杀洋人是不可比较的。但在一一数落完义和团后又会发现,其实各方面都有错,只是看你着重点在优点还是缺点罢了。李鸿章当权时,正是外国人将本国技术引进之时;而义和团兴起时,却是外国传教士、殖民者最猖狂时。 总而言之,从甲午战争失败到义和团运动爆发前夕,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趋白热化,并正在孕育着一次反抗大浪潮。在此期间发生的各地反教会斗争,即是这次反抗大浪潮的前奏。随着帝国主义以武力为后盾的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急剧加深,把中国人民置于水深火热之中,更加催化和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怒火。由此可见,帝国主义的侵略是爆发义和团运动的最为根本的原因,而义和团运动则是帝国主义侵华活动的直接产物。应当指出,投身到义和团运动中来的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由于各自的处境不同,受害的程度不同,抗争方式不同,因而在这场运动中的表现也有差异。但是,他们的反抗行动表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们却是要求反帝救国的革命力量的体现者。离开历史的客观条件,要求农民阶级本身不可能达到的所谓“真正觉悟”,那就未免是在苛求了。 ·义和团的利弊 诚然,义和团运动思想简单、愚昧,行为过火、野蛮,不但要杀尽一切洋人,而且夹杂着打砸抢。这个发源山东、蔓延河北、用封建迷信、反动的会道门形式组织起来的运动,口称“义和明教,不约同心,扶清灭洋,刀枪不入”。它的口号、思想和理念都与当时的时代完全不合。当时的科学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他们还相信神鬼附身、刀枪不入。义和团为当权者所利用。义和团最初的口号是“反清灭洋”,后来清朝统治者觉得义和团可以为我所用,先剿后抚,于是义和团也就将自己的口号改成“扶清灭洋”了。结果义和团运动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变成了清朝腐败糊涂的统治者盲目排外的一个工具。但是否想过,晚清的愚民政策,同时又对他们产生了多惊人的影响呢? 但又不得不承认,义和团对后世产生了一定正面的影响。 首先,它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开路者,唤醒了沉睡中的东方雄狮,告诉她要抵抗才能取得解放,也使西方殖民者意识到,中华民族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不屈的,并改变策略,采取在中国寻找代理人分而治之的策略。难道不能反抗吗?非要等到亡国了才知道抵抗吗?义和团英勇地用自己的生命参与了最无谓的抵抗——为清廷卖力。恐惧的外国殖民者称义和团为“暴民”——从词面上看,他们感到了恐惧。 其次,它为后来的献身于民族解放运动的革命者提供了宝贵的教训:晚清政府是腐败无能的,不可靠的,它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的傀儡。因此,只有先推翻晚清统治,才能获得民族解放。事实上,后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就是这样做的。同时,义和团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使本来就危在旦夕的清廷更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为后来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它作为反面教材告诉人们,只有接受外国先进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才是兴国强国之道。应该摆脱去旧社会的局限性,勇敢开拓,勇敢创新。否则,中国永远只能是个自我满足、闭关锁国的愚昧落后的国家。 那些丑化义和团、批判义和团的人居心何在?丑化义和团又岂能抹去西方殖民者的血腥与过错? 义和团,一个曾经为苦难中的中国敲响过警钟的团体,它的历史地位是不可磨灭的,它是不允许任何人去亵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