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广泛流传着这样的传奇故事:“神风”在元朝时期曾两度施威摧毁蒙古入侵者的舰船,将日本从危难之中解救出来。此后数百年中,日本人一直对“神风”顶礼膜拜,兴起了大规模拜神的活动。然而,科学最新发现却否定了这个传奇故事。近期发表在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的一项考古新发现指出:拙劣的造船工艺和船体设计是导致蒙古舰队葬身鱼腹的主要原因。 忽必烈第一次远征日本遇上台风,日本人称是“神风”救了他们。历史记载,公元1274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命风州经略使忻都、高丽军民总督洪茶丘,以900艘战船,1.5万名士兵,远征日本。元军在战争开始阶段取得了很多辉煌战果。 井上靖这样记载:蒙古于“公元1274年10月初,占领了对马、壹岐两岛,继而侵入肥前松浦郡……使日军处于不利,不得不暂时退却到大宰府附近。元军虽然赶走了日军,但不在陆地宿营,夜间仍回舰船。当元军回船后,恰遇当夜有暴风雨,元舰沉没200余只,所余元军撤退,日本才幸免于难。” 台风乍起之时,当时由于不熟悉地形,元军停泊在博多湾口的舰队一片混乱,不是互相碰撞而翻,就是被大浪打沉;午夜后,台风渐停,但暴雨又至,加上漆黑一片,落海的兵卒根本无法相救。忻都怕日军乘机来袭,下令冒雨撤军回国。此役,元军死亡兵士达1.35万人。日本史书则称之为“文水之役”。 第二天即22日早,日军在大宰府水城列阵,但不见元军进攻,派出探子始知博多海面已无元军船只,元军撤退了。日本朝野对突如其来的台风赶走元军十分惊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拜神的活动,称之为“神风”。此后“神风”陪伴了日本人670多年,知道公元1945年。 忽必烈第二次东征日本,又是一场巨大的台风让元军惨败。 公元1281年,忽必烈“以日本杀使臣为由,集结南宋新附军10万人组成一支大军远征日本。兵分两路:洪茶丘、忻都率蒙古、高丽、汉军4万,从高丽渡海;阿塔海、范问虎、李庭率新附军乘海船9000艘,从庆元、定海启航”。高丽国王为元朝提供了1万军队,1500名水手,900只船和大批粮食。然而,日本守军已有前次抗击蒙古的经验,他们在箱崎、今津等处沿岸构筑防御工事,并以精锐部队开进志贺岛,与东征元军进行了激烈战斗。 元军因高丽、汉、蒙古统率之间的矛盾而不能协调作战。这样,蒙古军在毫无萌蔽的前提下,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双方对峙达两个月之久。蒙古军队没有看到胜利的希望。两个月之后,一场巨大的台风袭击了库树海岸,蒙古军再次企图撤入海上,但他们的努力是徒劳的。 “在这次台风袭击下,蒙古东路军损失1/3,江南军损失一半,一些靠近海岸的士兵被日本人屠杀或溺死。”汉文史料也记载,由于元军战舰“缚舰为城”,因而在“波如山”的台风席卷中“震撼击撞,舟坏且尽。军士号呼溺死海中如麻”。蒙古人第二次东征日本宣告失败。 美国考古学家对打捞上来的蒙古战舰残骸进行了仔细研究,发现蒙古战舰粗制滥造、质量低劣。 虽然,在古代文献中确实能够找到关于那两场日本台风的记载,然而根据现存证据,研究人员无法判断出那场风暴的具体强度,以及风暴与蒙古舰队的沉没究竟有多大关系。美国德克萨斯农业机械大学的考古学家兰帕德佐佐木对1981年从朝鲜附近打捞上来的蒙古战舰残骸进行了仔细研究和分析。佐佐木表示:“很多蒙古战舰龙骨上的铆钉过于密集,甚至有时在同一个地方有五六个铆钉。这说明,这些肋材在造船时曾反复使用,而且很多龙骨本身质量就很低劣。 据汉文史料记载,公元1274年正月,忽必烈命令高丽王造舰900艘,其中大舰可载千石或四千石者300艘,有金方庆负责建造;拔都鲁轻疾舟(快速舰)300艘,汲水小船300艘,由洪茶丘负责建造,并规定于正月十五动工,限期完成。6月,900艘军舰全部完工。 当时,造船工业发达的中国江南及沿海地区尚未被蒙古完全征服,部分地区仍在南宋军队的控制之下。所以,忽必烈不得不将造船的任务交给技术较为落后的高丽人。一方面,高丽人对于造船很反感,认为元朝出兵日本肯定会要求高丽参战,这必然将给高丽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让造船技术落后的高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忽必烈强压的任务实属难事。高丽人只得在匆忙间敷衍了事,这些舰船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蒙古军队的大多数战舰都是平底河船,而此种舰船的结构并不适于航海作战。至于舰船的设计,据史料记载,1281年蒙古军队的大多数战舰都是平底河船,采用了当时较为流行的水密隔舱设置,但是此种结构并不适于海上航行。 还有研究认为,除了舰队拖后腿之外,蒙古人的后勤和装备也比不上日本人。若单论吃苦耐劳,当时的蒙古战士无人可敌,必要时他们可以靠生吃马肉、喝马血维持生命。蒙古人作战向来机动性为第一,一般只带很少的给养,士兵的吃穿问题主要靠掠夺战地的平民百姓来解决。可是在这两次战争中,蒙古人偏偏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他们一直未能突入日本内地居民区,自然不可能有平民供其掠夺。 此外,日本人的武器也优于蒙古人。当时日本的冶炼技术和刀具制作工艺世界一流,日本战刀的性能只有北印度和西亚出产的大马士革钢刀可以媲美。古代最优良的钢按性能排列依次为:大马士革钢(铸造花纹钢),日本钢(暗花花纹钢),马来钢(焊接花纹钢)。中国最好的钢(镔铁)其实也是一种焊接花纹钢,不过性能没有马来钢出色。日本除了具有好钢以外,其战刀的优良性能还来自于其独特的后期淬火工艺。日本刀制造成本低廉,使得普通民兵都可以拥有一把好刀,而蒙古军队所使用的镔铁刀质量较差,很多大刀在对砍中卷了口、失去了利刃。 在两次战争中的八年间隙期间,日本人似乎还改进了他们的弓箭。第二次东挣时,蒙古人发现对手弓箭的射程和穿透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已经与蒙古强弩不相上下。从保留至今的图画看,日本人的长弓与当时最先进的英格兰长弓有几分相似,长约1.5米。由于日本人本来就很矮小,画面上的日本弓箭手好象比他们所持的弓还短。
所以在二战里,日本以“神风”命名他们的自杀飞机部队,就是希望可以像借助当年吹翻蒙古海军的“神风”一样,消灭美国的进攻舰队。
元军在海上不知道是遇到"神风"还是遇到日军,结果漂流到四国,战舰全完,又没有大炮、弓箭、马匹(全在东海龙宫),砍树造船,结果没有时间,造到一半就被歼灭了,而范文虎主将却早在前些时间开溜了...... 把全军15万落到日本,而自己就跑了,全军造船不及,被小日本全逮了,只有3人回来......
我想也就只不过是蒙古的海军太垃圾而已,什么TMD神风,就TMD放PI!
如果日本在大陆上,早就被咱们给铲啦!
呵呵,如果当时能把小日本拿下的话
就不会有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这些人了!
如果占领啦,那就很有可能不会出现八年抗战啦!
引用:原文由 赵仲德 发表于 2006-12-10 20:49:24 :我想也就只不过是蒙古的海军太垃圾而已,
我想也就只不过是蒙古的海军太垃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