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新政——积弱的宋室咽不下的良药 - 中华文化工作室
   中华文化工作室华夏民族魂宋元明清庆历新政——积弱的宋室咽不下的良药

有本启奏 回复奏折 大人是此奏本第 396 个阅读者 
 主题:庆历新政——积弱的宋室咽不下的良药 [历史]
摩利支天
摄政女王
 


社交勋章


府内官位:官家
大人隶属:太虚宫
大人配偶:李瑞
府内马屋:我要买
家中府邸:小 木 房
大人宠物:吉祥天
为官经验:10803
人物魅力:516
大人体力:100
身上钱袋:322
奏本总数:1660
进府时间:2006/5/21
官家签到:2007/5/31
进城:231个月
上朝情况:退朝

鲜花 鸡蛋


信息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启奏官员

庆历新政——积弱的宋室咽不下的良药

公元1044年,范仲淹推行新政,史称“庆历新政”。但不到一年,新政失败,积弱的宋室终究没能咽下这副苦口的良药。

庆历新政背景

(1) 冗兵繁多。

宋代采取终身兵役制,无复员一说,致使军队总数逐次增加。

太祖开国时军队总数为20万,太宗统一中国时达到60余万,至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9年)已达125万9千。据史册记载,北宋元丰三年 (1081年)全国总人口数33,251,989,其中丁数17,975,734。无论战时平时,军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始终保持在3%——4%的高位。

(2) 冗官增添。

宋代为避免前朝覆辙,恩待文官。

第一:厚待文士,广开科举。

科举制度创立初年,每年取进士不过三十人。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中进士多达七 百余人,而且成为惯例执行,至淳化二年 (991年),全国中进士者累计已多达一万七千三百余人。至此,进士应试才改为三年一次。

第二:官俸增多。

真宗咸平四年(1002年)改革俸制。官员俸禄除正俸外,还有禄粟、职钱、从人衣粮、春冬服、茶酒厨料、薪蒿炭盐、牲畜口粮等名目繁多的杂项,覆盖面之广史无前例。此外文官每一年、武官每三年一次额外赏赐。

第三:世袭严重。

宋代选拔官吏,除科举外还有“侥倖法”,即世系。例如宋代规定“任学士以上官经二十年,兄弟子孙可出京官二十人,仍接次升朝”。推恩之广甚至达到了多及异姓宗亲甚至以门客充数的情况。

仁宗皇佑时(1049——1055年),官员总数较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8年)增加了一倍。

冗兵冗吏,使中央财政不堪重负。仁宗时中央财政收入为太宗时的六倍,但财政状况却从太宗时的盈余大半恶化到了财政赤字的地步。

仁宗年间,西夏起事,宋室疲于用兵,财政几近崩溃。仁宗不得不召回西北戍边有功的范仲淹,专事新政。

庆历新政

庆历三年七月,范仲淹任参政知事,上《十事疏》,提出变法的具体措施。

(一) 明黜陟:宋代为防止地方专权,实行“磨勘制”,官员任满后一律外调,造成官员用心不专,范仲淹此举力在赏罚分明。

(二) 抑侥幸:限制推恩,减少冗员。

(三) 精贡举:改革科举,加强对考生的考察力度。

(四) 择官长:重新考察全国官员的政绩。

(五) 均公田:重新规划地方职田,改良俸制。

(六) 厚农桑:鼓励农业。

(七) 修武备:整顿武备,但重点仍是京畿地区。

(八) 减徭役:视地方具体农时制定徭役。

(九) 覃恩信: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十) 重命令:强调令行禁止。

新政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各个方面,改革力度很大,甚至连范仲淹本人都怀疑成功与否。他的《十事疏》早已有蓝本,但信心不足,是在仁宗的屡次催促下列奏。

新政对于积弱的宋室,与其说是一剂良药,不如说是一剂猛药。尤其是前四项,几乎彻底改变了宋朝的官吏选拔制度,严重冲击了官僚们的既得利益。新政自颁布之日起,就遭到了官僚们都群起攻讦与阻挠,仁宗虽原则上支持变法,但面对满朝官员的反对也显得无能为力。

最终,庆历四年六月,范仲淹离京,新政无果而终。

   摩利支天 大人说道.

奏主热折 ·被法老诅咒的五大稀世珍宝
·世界七大恐怖地带
·隋唐英雄的各种排名方法
更多...
大人官印--------------------
 


编辑 删除 评分 奖励 惩罚
发表时间:2007/1/25 20:10:05 
IP: 已记录
收藏奏折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中华文化工作室 - 中华文化工作室



京ICP备120439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