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兰花 - 中华文化工作室
   中华文化工作室人生八雅(都付笑谈中)诗酒花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兰花

有本启奏 回复奏折 大人是此奏本第 78 个阅读者 
 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兰花
魔王
归隐
 



府内官位:太傅
大人名驹:绝 影
家中府邸:钻石圣殿
大人宠物:魔王助手
为官经验:1388
人物魅力:978
大人体力:100
身上钱袋:298146
奏本总数:381
进府时间:2006/4/13
官家签到:2024/2/15
进城:217个月
上朝情况:退朝

鲜花 鸡蛋


信息 短讯 邮箱 主页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启奏官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兰花

兰花依四季花序分为春兰、夏兰(蕙兰)、秋兰(建兰)、寒兰、报岁兰(墨兰)。花色因时而异,有“香祖”、“国香”、“空谷佳人”、“花中君子”等美誉。兰花四季常青,挺拔潇洒,姿色俊秀,幽艳吐芳,清雅沁人,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称颂。“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唐·李白《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春秋时,孔子历聘诸侯,莫能任。隐谷之中,见芳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词于兰:“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时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猗兰操》)
在中华传统的文化积淀中,不同的花卉逐渐演变成具有不同内涵的文化符号,如荷花的纯洁、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梅花的坚韧……它们绽放于中华民族心灵世界的深处,闪烁着哲理思辨的光芒,散发着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空谷生幽兰,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洗净绮丽浮艳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契合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有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周易》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传统文化中的兰花就是这样,它幽香飘逸,高雅素洁,婀娜多姿,具有高贵的品质,成为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
孔子十分喜欢兰花,他特别重视个人思想品质的修养,在兰花身上寄托了深切的感情,在王肃(三国时魏人)所收集编纂的《孔子家语》一书中,记载了孔子颂兰的一段佳话。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孔子家语·六本》卷四)文中的商,即孔子的学生子夏,赐即子贡,都是孔子著名的门生。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原因何在呢?于是孔子举了一系列比喻,说明交友和环境对人品性的影响作用,最后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和“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两个对比例子,得出结伦“君子必慎其所处”。从此“芝兰之室”就成为良好环境的代名词,成为一个颂兰美兰的成语。《孔子家语》中还节录了孔子另一段话:“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这是孔子答子路的一段话。当时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应聘而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于是派兵包围了孔子,“孔子不得行,绝食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弦歌不衰。”这时子路说:“我听说,做好事的老天报之以福,作恶的老天报之以祸。现在你老师积德怀义,而且身体力行很长时间,为什么要困穷到这样啊?”于是孔子就列举了历史上伯夷叔齐、王子比干、伍子胥等贤德之人最后遭到不幸的事,说明“夫遇与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又举了芝兰“不以无人而不芳”作为生动的比喻来论证“君子不为穷困而改节”这一观点。孔子由“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贞品德,悟出“君子修身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的做人道理。
兰花,卓尔独立,坚忍不拔,身怀异香,却甘于寂寞,这正是君子所追求的品德与节操。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是古代写兰最多的诗人之一。他一生竭忠尽智,报效国家,但时运不济,屡遭流放。在怨愤中,他以兰为侣,以蕙为伴,写下了大量的咏兰诗句,寄情托意,明志自勉。如《九歌·少司命》:“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诗中兰花风姿绰约,生机盎然,芳馨郁郁。魏晋“竹林七贤”之一的诗人嵇康,一生寄情山水,诗酒自娱。现存的53首《酒会诗》是其诗歌代表作,其中有一首是专门咏兰的:“猗猗兰蔼,植彼中原。绿叶幽茂,丽藻丰繁。馥馥蕙芳,顺风而宣。将御椒房,吐薰龙轩。瞻彼秋草,怅矣惟骞。”诗以秋草作比,歌烦了兰的色泽和芳香,强调了馨芬椒房的作用,表达作者对兰的无比喜爱之情。
以《登幽州台歌》而闻名于世的初唐诗人陈子昂写有《感遇》诗38首,其二为咏兰诗:“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首联写兰叶的茂盛,颔联叙兰花兰茎的艳丽,颈联述兰在秋风中遭到打击,尾联叹兰的一生芳意无人理解。诗人通过对兰的咏叹,寄予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心,绘景述志,寄情深远。《全唐诗》卷671载有唐末文学家唐彦谦的咏兰诗两首,其一:“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其二:“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于焉忽相见,岁宴将如何?”有形象,有感叹;有现实,有典故;有描写,有抒情。逼真生动,字清意浓,寄慨深沉,发人深省。
北宋苏辙的兰诗常常借兰明理。《种兰》七律云:“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荫午凉。欲遣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辞章。”这首诗写出了兰香兰叶、兰根兰丛,也写出了兰艺兰趣。幽兰与高士共处一室,清芬与细叶濡染心灵,末一句表达出多少高洁的志趣!苏辙又有《幽兰花》七绝二首:“李径桃溪次第开,浓香百和袭人来。春风欲擅秋风巧,催出幽兰继落梅。”春兰在桃李盛放的季节,继梅花而开花,它靠春风化雨发出幽香,这种幽香和百花的芳香调合,更加芳香袭人。诗赞美了桃李,更赞美了兰花,还赞美了擅巧的春风。其二:“珍重幽兰开一枝,清香耿耿听犹疑。定应欲较香高下,故取群芳竞发时。”诗写出兰香与群芳的浓香“欲较高下”的情况,似乎春兰在这一季节开花,只是为了与群芳竞争。诗人立意高远,将兰的“清香”,兰的“第一枝”放到了卓然特立的地位。“幽花耿耿意羞春,纫佩何人香满身。一寸芳心须自休,长松百尺有为薪。”(苏辙《次韵答人幽兰》兰花看似纤小,羞春不语,却是芳香馥郁,袭人心腑;长松高逾百尺,招人耳目,结果碎骨折身,落为柴薪。原因就在于一寸芳心,能否自保。以兰为喻,揭出一个生活的真谛。
宋人郑思肖在南宋灭亡之后,隐居吴中(今苏州),为表示自己不忘故国,坐卧都朝南方。常画“露根兰”,笔墨纯净,枝叶萧疏,兰花的根茎不着泥土,隐喻大好河山沦陷异族之手,表现自己不愿生活在元朝的土地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气节。寥寥数笔,却笔笔血泪。倪瓒曾为其题诗:“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所以,诗人爱兰咏兰画兰,是透过兰花来展现自己的人格襟抱,在兰花孤芳自赏的贞洁幽美之中,认同自己的一份精神品性。
元代吴海在《友兰轩记》中评价说:“兰有三善:国香一也,幽居二也,不以无人而不芳三也。夫国香则美至矣,幽居则薪于人薄矣,不以无人而不芳则固守而存益深矣。三者君子之德具矣。”诗人们常常通过把兰花比
喻为君子来表现自己品质高洁、不媚流俗、淡泊自足、独立不迁,或抒发身处逆境、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感慨。比如:“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开处何妨依藓砌,折来未肯恋金瓶。孤高可挹供诗卷,素淡堪移入卧屏。莫笑门无佳子弟,数枝濯濯映阶庭。”(宋·刘克庄《兰》)采用拟人手法描写兰花不浮躁喧嚣,具有孤傲高洁的品质,以此比拟兰花为孤傲高洁之士。又如:“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唐·李白《孤兰》)以孤兰的处境、遭遇来隐喻自己身处逆境、怀才不遇。
近代爱国将军张学良先生一生钟情兰花,他认为“兰花是花中君子,其香也淡,其姿也雅”。他说自己晚年“是过着美人名花两相欢的生活”。“美人”即赵一荻小姐,“名花”即兰花。他曾写过一首咏兰诗:“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妍不浮华。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寓意深远,脍炙人口,对兰花的赞美可谓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魔王 大人说道.

奏主热折 ·中华城内官职升级明细(以此为准)
·对本站参与“三国策”杯辩论赛人员的奖励
·鬼武大人荣升为本府官家一职
更多...
大人官印--------------------
 
人间五十年,华夏五千年


编辑 删除 评分 奖励 惩罚
发表时间:2016/3/23 19:16:08 
IP: 已记录
收藏奏折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中华文化工作室 - 中华文化工作室



京ICP备12043901号